富岡漁港是臺東縣內第二大之漁港,僅次於新港漁港。漁港位於臺東縣海岸線中點,卑南溪出海口北方,距臺東市區約6公里左右,即臺東市與卑南鄉交界的附近。又稱伽蘭港、加路蘭港或臺東港。原稱為加路蘭港,因鄰近阿美族部落「加路蘭社」而得名。漁港早期為小漁村聚落,漁民以捕魚維生,並以漁船擔負離島的人力、物資運送。民國43年(1954)5月10日,以「臺東港」之名開工。富岡漁港除了是臺東市民日常魚貨的消費地與海釣場,另外由於近年來東海岸觀光事業的興盛,而綠島、蘭嶼等離島地區為臺灣特有觀光景點,再加上賞鯨、海釣的熱潮,使得富岡漁港成為前往上述地點觀光的樞紐之地。(資料來源:增修臺東縣史交通事業篇,第156-158頁。臺東縣政府2018年出版)

從不同時代的地形圖可以看到富岡漁港在1980年代到1990年代經歷了擴建,地圖上的名稱也從伽蘭港改為富岡漁港。
不同時期的正射影像可以更清楚看出地形地貌的特徵,1979年的富岡漁港仍包圍在富岡砂岩的範圍內,漁港南側的海堤清楚地顯示出砂岩的地層構造,並向東北與小野柳一帶連成一氣。漁港擴建後砂岩的部分多被挖除並蓋上水泥結構物(右圖),因此不易察覺岩層的存在。但從小野柳露營區向漁港海堤看過去,仍可看到堤外露出砂岩。
富岡漁港的歷史其實可以溯及到日治時期,當時因位於卑南溪口的臺東港卸貨不便,因此1934年臺東街振興同志會提出加路蘭築港的倡議,雖然興築加路蘭港的倡議始終未被接納,但從那時開始現今富岡漁港的位置已被作為裝卸貨物的小港埠。照片為「加路蘭灣築港地」,出自1935年出版的《臺灣大觀》。日治時期阿美族的小學老師日高敏倉,曾寫下了一曲膾炙人口的《加路蘭之戀》,即以加路蘭港為背景,書寫一段日本青年與阿美族少女的淒美戀情。
《加路蘭之戀》歌曲介紹,影片出自節目「吹過島嶼的歌」。
臺東港開港紀念碑拓印,目前此碑仍立於富岡漁港旁的臺東海巡隊停車場內。